淺聊改變

圖片來源:unsplash

人,常常想著要改變,可是最後常常決定不要改變,這是多麼矛盾的一件事情。

我常常都在想,人會有起心動念,希望周圍有所改變的時候,那就是因為我們內心有所寄望和希望情境有所轉換,不論是換工作、改變改情狀態、選擇一件重要的事情,甚至是關乎周圍的一切事務,也許我們會期待事情有所轉換和一切變好。

可是我們往往面對這些決策時躊躇不前,無法前進,因為無法輕易斷定改變到底對於未來是好是壞,又覺得現狀雖不好但還可以接受,或者說自己也相當習慣在這樣的狀態下生存,拍拍自己的肩膀說,沒關係這樣也很好,差不到哪裡去。

問題是,”要不要改變這件事情”還是會住在我們心底,偶然間就會跑出來刷個存在感,我們都明白知道,要不要改變這個是非題還是一直跟在自己身後。


為什麼常常都不改變?

為什麼我們習慣於不改變,也常常決定不改變呢? 當我們的生活、感情、工作,甚至是對於人生的迷惘出現時,我們都會出現一個改變的聲音,可是往往都會盡量忽略,認為改變會帶來很大的麻煩,猜想自己可能因此過得更不順利,或是覺得太麻煩,不太想面對,一日復一日,自己也忘記那個當初要改變的衝動和原因是甚麼。

不論怎樣,改變還是無時無刻的再發生,可能是身邊人群的流動、工作間的轉換、各種在任何在他人身上發生的決定,改變還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即使頑固的不改變,我們還是會被他人決定的改變而波動

好像沒有一個結論可以決定所有的事物要不要改變,因為沒有一件事情是一定要改變的,除非我們自己主動去行動。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單純決定要不要改變,三個最困難的地方,以及三個能夠幫助我們改變的是甚麼”,整理為六點與各位分享。


改變的三個對手-害怕、未知、懶得改變

man sitting on sofa
圖片來源:unsplash

害怕-伴隨改變自動產生的內心憂慮

其實人一聽到要改變時,都會有所擔心和恐懼。因為現狀是已經可以看見的現實,再怎麼差或者有時候無法忍受,那也差不多就是現在看到的這樣了,長時間的接觸後,我們內心的陣痛感也不會這麼強烈,就像第一次游泳一樣,下水第一次、第二次、到第三次也許就慢慢好了。

我們會因為改變現在狀態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不熟悉而到排斥,然後去說服自己不要改變就好,再忍耐一陣子也無所謂,於是改變被我們的害怕推得遠遠得,就像把探出頭的小芽又被掩埋起來,由於我們根本不熟悉於照顧改變,也不太想要做出更改現狀的決定,那種不舒服感就是伴隨著改變的一丁點訊號。

有一天,一直以來吃的肯德基突然變成麥當勞時,我們任性得像個小孩子一樣,說”我就是不要“,於是就可以把內心因改變所引起的害怕跟擔心推到千里之外,那個“我不要”成為內心不安最強硬的堡壘


未知-無法在任何已知的經驗裡獲得控制感

每個人都知道甜和苦的味道是甚麼感覺,但是今天如果要吃一個從來沒吃過、外觀奇異的食物,想是內心的警鈴和腎上腺就會突然戒備,因為無法預期那種味道會是甚麼、在舌尖上給自己的滋味是怎樣、在齒頰間咀嚼起來的感受是如何,當我們在幻想跟猜測那種可能味覺的時,就自行陷入了一個未知的情境

那如同每一件事情的第一次一樣,我們是那樣期待又怕受傷,根本沒有事先寫好的劇本能夠參考,好似腳踩在空中一樣不真實,也無法與自己任何先前的經驗連結,當我們讓自己暴露在未知中時,其實是相當不舒適的,會比已經知道的任何不舒服還要難受,因為根本沒辦預期會有多差甚至多好,內心沒有任何標準尺可以衡量,像是玩一個沒有人告訴你有多高的高空彈跳一樣,通常,沒有人喜歡做這種事情

我認為這是改變最關鍵的一個關卡,因為常常人對未知的恐懼是無限放大的,那時神經會相當緊繃,如同在一個身手不見無止的黑房間裡,尋找自己不一定有把握找到的東西,內心最需要克服的,也是對於未知的恐懼。

到底要不要跨過去? 還是不犯以身犯險? 自己到底夠不夠格去做這件事情? 我會不會失敗收場? 我最後會得到甚麼? 這些自我懷疑會隨著恐懼而找到自己,也許要嘗試好好安撫這些懷疑,才有辦法越過未知所帶來的失控感。

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假象情境,前面有一個黑暗的房間,裡面不知道有甚麼,你會願意被蒙上眼睛進入一個看不見的的空間裡摸索嗎? 如果說不,你會很安全,但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前面有甚麼,如果你願意,未知將無時無刻跟著你,但你也會隨著隨手觸及之處把未知變得越來越小


懶得改變-覺得改變好累、好麻煩

以現有的狀況來說,無法喜歡但是還算是可以忍受,就算跟心裡想得不同但也慢慢習慣了,所以改變不是一個需要急著下決定的事情,因此我們會想要延遲和推託,因為改變實在太麻煩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經驗就是,你走到便利商店去買飲料,每次走進超商門口都告訴自己要嘗試一個新的口味,但是最後你走到冰櫃前,觀望了所有呈現在你眼前的飲品,看來看去,還是盯著以前喝過的飲料,因為那是一種熟悉和可以確認的味道,於是,拿起最習慣喝的飲料到櫃檯去,這個喝”新口味飲料的計畫”,就這樣在結帳時確定告一段落了。

我常常發現人有一種不協調,是那種說的跟行動上的不一樣,也許一天到晚抱怨同一件事情,但是每當真的要面對選擇時,我們又不敢貿然決定,在一個拖泥帶水的狀態裡耍賴很久,因為改變太累了,乾脆就坐在原地一動也不動。

也許這種想要遲延的狀況,跟預設實際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及心理層面有關連,不是只是懶得做改變這麼容易一概而論,其實行為本身需要很多的確信和內心理念才有辦法行動。

我相信只是懶惰、怕麻煩那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原因,就像是怎麼樣都不想好好寫功課的小孩,需要長時間的透過仔細觀察和探索,我們才可以慢慢的在一個已經固有非常久的狀態中察覺到,那個存在心裡阻隔自己與改變的原因到底是甚麼。或許試著去問問看,我不想要….A(進行的改變),是因為….B(不改變的原因),開誠布公的記錄下來,那至少自己也能夠知道不做改變的原因是甚麼了。


改變的三個幫手-勇氣、相信、破釜沉舟

woman praying beside tree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我們問自己要不要改變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阻礙自己的聲音,我們很容易聽到最大聲的NO,但是千萬不要忽略Maybe和微弱小聲的Yes。其實,你一定可以找到一萬個理由說不,但也需要靜下來聽看看唯一一個最重要的Yes到底想告訴你甚麼,改變的契機可能就在這裡發生


勇氣-踏進黑暗房間的第一步

勇氣是甚麼,是一句激勵人心的話嗎? 是突破一切的決心嗎? 是不被擊敗的心理準備嗎? 這好像都太過虛幻和不切實際去描述勇氣,或者說這是勇氣很表面的樣子。

其實,我覺得勇氣是每個人都擁有,它也不是一個巨大、存在於少數人身上的能力,但是我們都與它不甚熟悉的、也不常感覺到它存在的某個特質,每個人都各自擁有,只是我們無法自覺,或是覺得它太過渺小根本不值得一提。

只是我們可以練習鼓勵勇氣的出現,像是讓自己走一條以前不曾走過的路不看地圖、做一個自己平常不太會做的事情、嘗試一件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把個人的工作困難度拉高、跟一個自己以前曾經討厭的人對話、與人談論如何產生勇氣、分享自己嘗試過最辛苦的事情、重新給予自己挑戰困境最後失敗的情境其他富含的意義。

勇氣每個人都有,但是我們太少與他接觸,所以勇氣不常出現。

我們不需要把勇氣想成,自己現在很有勇氣躍躍欲試,然後就急忙跳下去那種驍勇,勇氣有點像是,儲存好底氣和能量、把專注力拉回內在、腳步好好的站穩、練習好呼吸的頻率、由內而外的展現出非常穩固的狀態,然後依照自己的步伐和速度穩健地向前走去

關鍵在於突破要不要踏出去的第一步,因為第一步就是要克服擔憂、劃破未知,讓自己的腳伸出最擔心的那一步,然後數二、數三、數四、數五一直一直往後數著。

勇氣能夠幫助我們在最困難和面臨挑戰之時不停為自己提供鼓勵和提供支持,可能會遭遇風雨或者艱辛,可是勇氣讓我們知道停下來時,還是可以再往前走,就算中途停止也無所謂,而不是一步也不走;勇氣給予我們在困境中突圍的力量,也讓我們知道挫敗、沮喪是其中的一部分;勇氣就是被風吹雨淋以後,還要抬起頭來看著前面有個目的地正在等著自己走過去,勇氣讓我們可以克服改變帶來的第一波陣痛


相信-選擇相信,並且持續地相信

當改變的事實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總不禁懷疑著,真的會發生嗎? 我真的可以嗎? 我有信心做到嗎? 我有改變以後不會失敗的準備嗎? 總在要改變的時候,每個人不免產生這些再次自我懷疑的問題。

我想說,勇氣提供我們跨出第一步的能量,接下來其實還是得持續面對內心的考驗,因為不太可能風雨無阻地到達,也無法保證一路順遂,必須要有一股持續支持自己的力量

那就選擇相信吧!

去相信那些不曾熟悉的事情,去相信那個像是初生之犢的自己,知道自己也許能力不及但是我可以試著去增進,知道自己有很多問題還沒克服但是我知道還是可以努力做到,我所遙望的目的還離自己很遙遠,但是我知道我一步一步走去總會走出個路,藉著相信的意念去一路扶持自己。

相信你在舉步維艱時,多少會被身邊的人庇佑,或是被你的相信所帶動,相信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以開放的心態去承受它所帶來的一切,也相信老天爺每一件事情的發生與結果都會為自己安排最好的理由,相信是一種天然又免費的純真頑固

相信是跟勇氣不太一樣,勇氣讓我們突破、越過困難,相信比較像是一種內心意念的力量,讓自己可以穩定對於未來和自我的懷疑,不過度去猜測未知和探究已經發生的事情,只是單純的去對眼前的事物抱持信心和希望,不會太過畏懼接下來的事務,也不再糾結於過去發生的事情,相信就是傾盡一切打從心底清楚知道,我可以做到、我會做到、我將會做到,對自己和世界抱持著希望和信心。

過程中,也持續地相信

透過持續的相信,在改變的過程中適時給自己加油打氣,我們不免在改變的過程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感,或者哀怨自己為什當初要改變,很多的內心衝突會突然挑起,可能會忽然不清楚自己這一切所做的到底是對或錯,或者會不會錯失了甚麼還是忽略甚麼,那是改變的其中一個部分,而我們不必迴避跟因此灰心喪志,也不必責怪當初自己的決定,我們只要告訴自己,一直持續相信就好

持續地堅信在改變的其中一個環節裡,去理解改變的過程中,這些負重都不影響自己最後要到達的地方,累了就暫停、坐下來,重新拍拍自己的鞋底,去除那些汙泥,準備好以後,重新以有力量的手握緊手杖,再出發一次,不論是好是壞,相信那些發生都是有它的緣故,不是蓄意和自己做對,順著水流走去,不要嘗試逆水而行,整理自己的內心,重次投注注意力再相信身上

不論發生了甚麼事情,都會相信自己,也相信所有徒步過來的歷程及其產生的力量,就像在荒野裡迷路的人一樣,抬頭看看北極星之光,相信就是改變裡的北極星,看著他,仰望他,注視他,不帶任何疑問的朝他走去,相信他會帶領你進入最適合的路途上。


破釜沉舟-最糟也不過如此

在較為悲觀的心理狀態裡,有一個很棒的自然抵抗力叫做最糟狀態打算和預期,就是說,當你還在懷疑要不要改變時,你可以把所有你覺得可能最糟糕的事情、最差的狀態和預期列出來,譬如可能最後沒錢、最後白忙一場、最後沒有收穫、最終以失敗收場等等,那麼當這些事情真的發生了以後,真的有這麼糟糕嗎?

意思就是,當自己已經把所有最糟的事情都想過一遍以後,如果你還尚可以承受,那麼至少你已經為改變準備好失敗的部分了,如果你還願意嘗試的話,那麼最糟也不過如此,這樣說,還有甚麼無法改變的原因呢?

這種問法是比較極端的,就像是問說,人生終究一死,那你會拿這些剩餘的壽命來做甚麼呢? 利用自己的揣測和想像,去把情境拉到最極端的狀態,很多解答就可以像明鏡般地快速浮現出來,你可能會有Yes和No,告訴自己,最慘就是如此,真的值得我去改變嗎? 還是能夠認知到,破釜沉舟改變以後自己圓滿了一件未竟之事,也許藉此獲得未曾有過的平靜呢?

當還在猶豫的時候,不仿問問自己,如果最糟的狀況我已經演練過了,也都清楚知道了,那還有甚麼無法嘗試的理由呢? 如果你真心不想改變,那也真的不用免強自己,可是如果自己真的有一絲絲的想法想要改變,那請也不要忽略那個聲音,好好與自己對話,我準備好了嗎? 我能夠嘗試可能失敗一次嗎? 我真的願意一直不改變嗎? 其實,我到底想或不想改變呢?


person holding black and green compass pointing to west
圖片來源:unsplash

改變不是一個忽然之間的決定,也不是一個突然能夠擁有的結論,是一個慢慢累積,在懷疑和相信之間拉扯以後,在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以後,做出與以往不同的決定,我們無法有一套公式或結論說一件事情到底要不要改變,因為沒有所謂正確答案,我們只能關起門來認真的問問自己 :

你,要或不要改變呢? 而這個答案又是因為什麼呢?

以上,送給所有為了改變而煩惱的讀者,希望各位都能夠找到心中羅盤的指向。

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