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離職後忙著找新工作,而我卻貪圖一段沒有工作綁架的長休假,在我看來,沒有任何時候比剛離職更適合來一段享受的度假時光。雖然不知道下個月的薪水在哪裡,心裡明白有很多工作上的問題要處理,然而這些都不影響必須好好放假的需要。其實,當預謀要離職,得知上班的最後一日,內心已蠢蠢欲動,真的沒有任何比「期待放假的我」更貼近當下的形容了!
我上網找打工換宿的資料,訂了前往蘭嶼的船票,在島上看星星、數山羊、呼吸新鮮的空氣,一邊打工一邊享受當地生活,過了一個月簡單又純樸的日子,遠離急速城市的壓力日常,似乎很頹廢,對於未來一點幫助都沒有,沒關係,我不打算做未來規劃了。
此刻我不想太早回到那熱鍋上的螞蟻,像沙丁魚一樣相擠在有限的職缺,爭搶個你死我活,卻不知道當初進入這份工作的動機。現在,我需要回答的迫切問題,並不是想不想應徵工作,也不是要找哪種工作,更不是薪水期待賺多少,而是當時18歲的我無法好好回答的人生抉擇:
「我到底適合,以及喜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
工作數年後慢慢體悟到,高中時期的自己,以分數和科系的框架分類,根本無法回答這麼大的問題,在不認識自己的狀態下,要一次決定未來工作生涯,完全不太合理。 老天爺! 我哪知道自己未來適不適合當護理師? 當時身邊所有人投下同意票的原因,也只有那該死的準則-工作穩定、薪水好。
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大人,只是個乖乖念書的學生,也不認識所謂的職場和真實社會,和每個科系的工作生涯背後,長得是圓的還是扁的都不清楚。
原來放心把自己交給分數,也是無法自我負責的態度,所謂被社會定義和成績洗腦成功,過程就是如此,自己更是責無旁貸,選擇相信別人,確實出自我自己的決定,也不是一個值得花時間究責、批評的錯誤。最重要的是,我不敢承認我真的不知道未來想要什麼,也不敢說其實對社會和工作一無所知,更沒意識到這完全是關於我個人的重大決定,因此沒有勇氣把全責攬在自己身上,也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爭取。
坐在空曠且四面向海背山的蘭嶼島上,涼亭裡愜意的躺著,眼前的景色,那片大海的遼闊,彷彿能承載無數人所嚮往的廣大自由;那山林蔥鬱的茂盛,野蠻得渾然天成,好像能允許所有冒險者發揮最大的潛能。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澄澈和療癒,如此簡單又複雜,大約,是此刻的心境映照出的體悟。
現在,深呼吸一口大自然的新鮮空氣,想辦法讓腦袋清醒,做下一個屬於自己的決定。在資訊越來越混亂的時代裡,一個人待在大自然裡,保持一刻心境澄明透徹,居然如此難得可貴,好久沒有這般自覺意識狀態這般清醒了。
To be continued…
關於《我的離職病》
長篇散文集
✍️《我的離職病》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自2025/4/7 起,固定於每周一、三、五晚上21:00持續更新文章。
🙋♀️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歡迎按讚、留言、分享社群、訂閱部落格,收取最新文章通知,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