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業日記》一位普通上班族的人生工作大冒險

person carrying yellow and black backpack walking between green plants
圖片來源:unsplash

既《一週工作四小時後》,我又忍不住看了這如同上班族禁書的書籍,在閱讀的同時,深深感覺到社會上有著各式各樣的人,都在勇於向這個循規蹈矩的社會,及看似所當然的工作,提出自己的質疑和冒險,就算你不打算棄業,這本書也給予讀者許多關於工作與環境本身,值得思考的議題

《棄業日記》的背景,是一位在廣告界工作幾年的上班族,一個身高150幾公分的女生,從職場中離開一年多的個人冒險,我們卻能從她的文字中,感覺到作者的高度,不只有身高這麼矮,作者買買氏的出走勇氣和執著,讓她重新發現了自己對於工作的價值和看法,而不是在公司裡繼續玩著虛無、好幾萬塊的數字遊戲。

我的工作做著充滿創意的廣告文案,但人生卻是如此的乏味,這不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嗎?

《棄業日記》買買氏

這本書充滿了青春的熱血,以實際又生活化的對話,觸發引人省思的議題,從書中跳出那個你最不敢看到的人生終極疑問-難道,我的人生除了上班,沒有別的了嗎?


為何棄業? 一切從讓人畏懼的人生公式開始

出生–>上學–>上班—>上班–>上班–>上班–>退休–>進棺材。

這一套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人生課表,卻是讓作者深深感到狐疑,她從加班後半夜那個醒警,懷疑為何自己的人生只剩下上班而已,開始重新考自己人生目的地的起點

這一齣看似離經叛道的荒唐行為,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心中不免出現的疑問,作者出發台灣各地探險前,她問友人了一句話:難道你除了上班賺錢以外,沒有別的事情想做了嗎?

讀到這裡,心裡不禁糾結了一下,這可能是我們最不願意問自己的事情。賺錢很重要,上班也很重要,但是除此以外,我們好像很少靜下來思考自己的行動,想想工作跟自己的關係,又如,我們到底應該花費多少的人生在工作上面,到底賺少錢才足夠? 我們的工作意義對於自己來說,到底是甚麼? 還有,除了工作以外讓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

為此追尋,作者下了一個一年不工作的發願,想要尋找、去做對於台灣有意義的事情,撇除那個時間和薪資的框架,展開一趟出走到台灣各處,拜訪農民、生態環境、自然的深度旅程

我想要用我的筆,做有真正意義的事情。

《棄業日記》買買氏

深刻又引人省思的對話

  • 為什麼農民是提供人類生命需求最重要的人,他們的工資卻跟重要性成極端的對比呢?
  • 名牌包不背也不會死掉,但幾台斤好幾萬塊,生產者收入一秒好幾萬,真是太神奇了!
  • 不論是聽的、摸的、聞的、看的、嚐的,每次都有些驚喜,比起只用來打電腦、看電視的五官,重新找到他們的原有天賦,比起來有用多了。
  • 人類到底是怎麼了? 要梅花鹿的皮毛來象徵甚麼? 用來掩飾自己的醜惡貪婪的靈魂嗎?
  • 有人從都市搬到鄉村,將種種高姿態和不屑一起搬家,生命的重量不曾增加而顯得空虛,反而看起來更像是一種逃避式的遷徙。
  • 人類到這個世界的目的,似乎不該是只為了自己。

作者與許多在地的農民、愛護自然平衡的人們相處,做志工,身體力行,看著農作物的生產與養殖麻煩過程,做著辛苦卻又無實際回報的辛苦工作,擔心作物的收成和氣候,心中不禁沖起許多漣漪,有那麼多人願意為了這個土地和自然無償努力著,比較起來,那些在金字塔頂端的城市消費者,已經很幸福、生活穩定許多,卻同時也迷失在無止盡的工作和數字遊戲裡頭

穿插在每個故事裡的文字,時不時會冒出幾句作者發自內心的真實疑問和想法,特別引發人的省思,挑戰每一種規矩卻虛華不實的面向,直率、淺白的表達方式,觸發讀者去思考身邊實際存在的議題。


生命最重要的事

書中有一篇是分享作者在生態園區做志工的故事,文中的許大哥,是一位生態農場的主人,卻也花費非常多時間經營和協助卑南部落的孩子和婦女們,繼續成長和學習。

透過閒置的活動中心空間,募集來的書籍和二手電腦,和熱心協助的社區志工們,讓這些部落裡隔代教養,缺少資源學習和成長環境的家庭們,有一個空間可以寫功課、學習、閱讀,藉由社區協助和自己的力量,讓這個缺乏資源與學習環境的一群人,繼續成長和茁壯

這些孩子們在一堂畫畫課中,畫了關於一個「生命最重要的事」的主題,有人畫出手牽手的家人、有人畫出自己的夢想。雖然我們無法知道一個年幼的孩子對於生命的理解到底有多少,但我們其實應該和他們一起提出這個疑問,尤其在雲霧中看不清楚一切的大人們,甚至是把工作理所當然視為人生的一切,一起想一想這個宇宙級的大哉問

關於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究竟是甚麼呢?

《棄業日記》買買氏

green plant on persons hand
圖片來源:unsplash

從農夫的角度, 思考我們吃下肚子的東西

在超市及市場架上的食品及蔬菜,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說只是一件“被標價的食物商品”,往往我們看到的僅僅是這些食物的外觀和價格,其實,那都只是食物”看起來”的樣子

作者從一個向農民學習的角度,深入了台灣各地優質農民的種植及養殖方式。向他們的天然的生產方式取經,文中分享了台灣少數的在地農民對於健康和天然的堅持,有的不噴灑除蟲劑、有的採無毒方式、有的堅持不打生長素、有的延遲採收時間只希望等作物成熟、有的以保護自然土地最高原則,所耗費的時間和成本,是遠遠追不上被價格剝削和潛在天然災害的損失

換句話說,這群人正坐做著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的事情,花了兩三倍以上的時間堅持天然生產,但售價跟卻一般業者差不多,甚至賣不出去。

在超市內和市場的商品和業者,雖然會提供產銷履歷和商品產地,但是我們很少有機會能夠真的看到農民們生產的過程,以及參差不齊的生產業者們,不排除可能以各種非天然、化學、除害等方式,讓這些我們吃下肚的食物增加了健康風險,買單的消費者,也默許了這樣的市場機制

這讓我想到,自己常常糾結於到底要買划算的蔬菜,還是稍稍而貴標示清楚有機的食品,對於消費者來說,看不到這些作物背後的辛苦,以及生產的過程,常常不小心掉入以價格取向做選擇。但是,這些生產方式不透明的食物,吃下我們的肚子以後,付出就是健康的代價了

作者結合廣告人及行銷的靈魂,看到那些生產過程天然又優秀的農產品,卻因為不知道如何推薦給消費者而賣不出去的農產品,在結束一年多的旅程後,成立了一個“直接向農夫買”的網路商店,讓農民有一處可以將產品向消費者介紹、說明,還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現在,棄業一年後的作者買買氏,也同時找到了她的志業。

(相關連結:直接跟農夫買商店直接跟農夫買臉書)

其實想一想,我們不應該只單單作為消費者,也應是自己健康的守門人,理智的選擇每一筆消費所購買的東西。

伊蓮

伊蓮總結

這本書以前淺顯、直白的文筆,直接抓住了我的目光,而且看著看著,竟然會不知不覺看了半本的內容,卻也感到意猶未盡。每一個章節的故事,每一段對話的後面,都有作者想要告訴讀者讀者的小事,作者買買氏詼諧又有趣的思考和獨白,既引人省思又不失幽默感,像是小品日記的分篇章節,是一本非常好讀的書。

以下整理四點讀後心得與讀者們分享:

重新發現除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情

被工作時間填滿,半夜懷疑自己人生只剩下上班的情境,可能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我們不為五斗米但是為現實壓力所折腰,我們這點辛酸先現代人都有些共感。

可能不是我們不願意工作,也許也不是工作本身的問題,只是我們從瘋狂工作的加班時數裡,犧牲了人生的完整性,賺了薪資,賠了心力,忽然間,一陣一陣的人生空虛感油然而生,好像缺少了那種生而為人類,基本的喜悅和單純的享受,有時候,我們也會不小心以為,工作=全部的我

這個棄業日記的背景,就是從這個懷疑出發的,也是一門人生大哉問,也許在爆肝、沒日沒夜的工作前,我們都應該將自己抽離,好好地思考這個問題,除了工作以外,還有甚麼事讓我感覺真心喜歡、讓我感覺活著、真心感到滿足的事情呢?

走入台灣,發現原汁原味生活的樣貌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懷疑了一下自己的台灣人身分,為什麼裡面提到的這麼多地方我都沒聽過呀!! 麻豆,羅山,九如,甚麼阿……這些地方在哪一個裡縣市我都不知道! 跟著作者的冒險深入台灣裡,讓我們的五官、五感重新好好運作,不是在遠遠的銀幕裡自以為已經理解了世界,用摸的、用看的、用聽的、用聞的、用品嘗的、用心去感受的,以一種最原汁原味的方式,深入體會生活之美

書中提到像是:

去觀察農田、被叢林裡的蚊子咬、烈日下耕作、練習台語、採收黃豆、第一次替人煮飯、遇到停電、半夜裡抓鰻魚、當部落志工、製作木頭鉛筆、吃到現採的蔬菜、深入山林觀察自然生態。而最特別的,莫過於作者自己學習生火的過程,花了三個小時以後,點燃的熊熊火焰,讓她像個原始人一樣在火面前又跳又叫的。

這些,不就是生活最原本、最簡單的樣子嗎?

引人省思的搞笑背後

閱讀者本書的時候,我平均15分鐘會大笑一次,而隱藏在作者幽默又詼諧的文字背後,不失引人省思的議題與讓人心酸的事情,以自己做為一位被圍繞著建築物的上班族、整天生活在極為便利的城市裡的人物為中心,去對比出那些平常我們可能不會從新聞、社群平台動態看到的事物,細細地去描寫她自己的觀察和體悟,從親眼看到,到與這些善良和純樸的人群相處之後,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以前我們可能曾經不曾注意過、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

作為一個不知道農作物怎麼被生產出來而購買的消費者

作為一個漠不關心自然生態和珍貴土地如何被有心人濫用的都市人

作為一個只關心自己口袋裡賺多少錢的工作者

作為一個默許低廉價格、低劣商品在市場充數氾濫的顧客

做為台灣人卻不知道國內有這麼多默默努力的人、有如同金色地毯風景如此美麗的地方

在我心裡感覺到,一股說不上來的慚愧,狹小的視線,阻礙了我們看見本質上很重要的東西,好像,不應該就這樣冰冷的過著日子

打開心鎖,感受到濃厚的台灣人情味

重新出生,是作者結束一年多流浪回家前的心聲,她被途中所遇到的朋友們感動,那些溫暖一一打開了她的心鎖,流露出自己最真摯又赤裸的感情,像是允許她這位陌生人下榻的朋友、允許她爬牆進去屋子的朋友、願意分享自然與生態之美的保育員、願意幫助偏鄉教育的志工朋友們、舉家搬遷到花東的北部人。

即使過去只是平行線素昧平生的人群,也願意投注信任,單純地分享自己的所有,和濃厚的友誼情感,豐厚了這趟旅程,也加入了有溫度的人情味,實在是現在社會中非常難得的事情

在冷漠已經被堆積到一個程度的社會裡,可能連分享一份食物,都會讓人感動得落淚。

就算你不打算棄業去冒險,只要打開這本書,就像走一趟心靈壯遊一樣,作者會用最清澈的泉水幫你的靈魂洗澡,讓讀者從工作與生活的混沌中,走出來再重新開機一次。

並且,看完這本書以後,你還會突然想去冒險!

伊蓮

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