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離職病》Day28-今年的財務目標:養活自己就好!

過去上班壓力大,需要「花錢消壓」,年度記帳時,自己過去一次用幾千塊、兩三萬塊的消費,花錢如水,毫不手軟。現在意識到接下來沒有一份薪水可領時,心裡難免恐慌,那我需要花錢時怎麼辦? 真的需要用錢時要花哪一部分的錢?

我先將銀行帳戶內的金額各自分配好用途後,接著設定一個「最低額生活額度」,一面賺取必須的生活開銷,一面把過去消耗在上班的時間贖回來,盡量貼著基本生活費的最低水準下生活,維持正常的外出、吃飯、購買必需品,其他多餘的開銷,能省就盡量省。

我心裡暗自想著:當作是刪除不必要的開銷,把過去花在上班時間買回來囉!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偷偷的岔笑,從來沒有看過有人在書裡提出這麼爛又離譜的年度財務目標的。(幸好這絕對不是一本教人理財的書籍)

你知道嗎? 離職無法領下個月薪水後,連「滿足自我消費」的預算都不敢擁有,從一個普通簡單的消費習慣,下降到極度節儉,大砍特砍任何可以被節省下來的花費,生活實際上的經歷像是:

例子一、每次路過逛街商店林立的街區就自動避開

例子二、上網買口罩時規定自己不能過度囤貨

例子三、家裡有的物品帶出去重複使用

例子四、地點距離不遠的話就騎腳踏車、走路前往等方式

例子五、購物籃裡多的東西,學習把它放回去,避免過度購買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財務設定呢? 我不是理財專家,千萬不要聽我的,此刻我最需要的,並不是錢,是時間。後來選擇簡單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不論是賺五萬塊、賺三萬塊、賺一萬塊,我還是我,生活也是照吃、照睡、照樣一天24小時生活,不會根本地威脅到一般日子。

當我知道要怎麼過一個月只花一萬元的生活時,便開始想著:

節儉的生活過著過著,我發現人節省潛力無限大,我的節儉能力,是透過日常習慣漸漸養成,被訓練出來的:

一、整理你的錢包,每天只帶「今日必須開銷金額」出門,例如:三餐加交通費=200元+一張悠遊卡=錢包裡的全部東西。

二、在消費前,請重複問自己: 「我真的有必要花這個錢嗎? 我有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東西呢?」

三、當要找一個服務和需求時,是否有公用、重複性資源,能讓我們獲得類似的協助和幫忙呢?

四、不要害怕開口「借用」,「借取」是很自然與人共享資源的態度,只要保持禮貌,愛護物品及準時歸還。以借取利用資源,養成重複利用的習慣,除了尊重他人意願,也要能接受會遇到「被別人拒絕」的時候。

五、用天然和公共的資源去滿足需求,像是:

1.運動:天然健身房(登山、海邊、步道、公共操場及設施)

2.閱讀:公眾圖書館資源、線上借閱、電子書城、線上媒體書報

3.學習:線上課程及影音學習資源(youtube、Couresa、開放式課程)

4.烹飪:APP食譜以自煮的方式享受各樣多元的食物,省下外食費。

5.娛樂:網路分享影音、免費的影視及平台等(須注意其網路安全性)

嘗試節儉生活下,我發現一種「不倚賴消費也能滿足生活中食衣育樂」的極簡方式。今年,我並沒有賺多少錢的打算,只要想辦法養活自己這一年就好!

To be continued…


《我的離職病》長篇散文集by伊蓮

關於《我的離職病》

長篇散文集

✍️《我的離職病》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自2025/4/7 起,固定於每周一、三、五晚上21:00持續更新文章。

🙋‍♀️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歡迎按讚、留言、分享社群、訂閱部落格,收取最新文章通知,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

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