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離職病》Day12-所謂以後,到底是什麼時候?

我逐漸體會到「以後」是普遍人們很容易仰賴的時間藉口

每次遇到…

無法確定

想拖延

想找時間慢慢考慮

很想要而還沒有足夠的動機

覺得重要但還沒準備好的那種事

這時,我們最喜歡講的口頭禪就是-「以後再說」

那只是我們不敢說「要」或「不要」的藉口罷了,更準確地來說,其實心底並不想要,但是沒有勇氣拒絕、徹底放下,像先把想購買的商品放入購物車中,但遲遲不肯結帳,不想承擔損失的痛苦,一再拖延時間在賣場裡晃來晃去…

也就是-

說出「以後」的結果就是,我們什麼都來不及擁有,事實上在當下自己就已經選擇「不要」,只是沒具體說出「不要」而已

舉另一個常見的時間藉口「等一下」的例子。

以前我在旅遊時,為了避免讓沿途購入的紀念品使背包越來越沉重,每次遇到想買的商品時,我都想:「等一下回來再買」,心裡欺騙自己接下來有空重新回到這個地方,不過最後都證明,不是懶得繞回去,就是已經完全錯過,最後旅程結束後背包就是空的。

實際上,離開的下一秒鐘,我就已經知道,我是不會再回到同一個地方了

而很多人的人生,大概就是被這種僥倖的想法給一再拖延的

「以後再說」其實是自我催眠的謊言,慣用的虛無藉口,其時間點根本不存在,因為真的到了「以後」時,會再說一個「以後」,然後到了「以後的以後」時,我們根本不曉得當初為什麼要做,也找不到任何動機。如果成了一個「以後的慣犯」,那麼真正的生命永遠會在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未來進行式裡空轉著,而那位生命的主人永遠都在缺席中

驚覺這恐怖現象後,每當我想到「以後」這兩個字,便自動翻譯成「永遠不會」,這樣事情就很容易看清楚,例如:

1.我「以後」會開始運動➔我「永遠不會」開始運動

2.我「以後」會早點睡覺➔我「永遠不會」早點睡覺

3.我「以後」有心情再減肥➔我「永遠不會」有心情再減肥

4.我「以後」有機會再想這件事➔我「永遠不會」有機會再想這件事

5.「以後」有時間會去找自己的興趣➔我「永遠不會」有時間會去找自己的興趣

6.我「以後」準備好就離職➔我「永遠不會」準備好離職

當我每次又想用「以後」欺騙自己時,就以「永遠不會」拆穿這天大的幌子,因為「以後」根本是個不存在的時間點。

伊蓮

To be continued…


《我的離職病》長篇散文集by伊蓮

關於《我的離職病》

長篇散文集

✍️《我的離職病》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自2025/4/7 起,固定於每周一、三、五晚上21:00持續更新文章。

🙋‍♀️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歡迎按讚、留言、分享社群、訂閱部落格,收取最新文章通知,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

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