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分享一本影響我至深的書籍,這本書無疑是通往幸福人生的重要鑰匙,很難想像如果我未曾遇到這本書,自己現在會以什麼樣的姿態走在未來的每個日子裡,或者說得更直接,是可能繼續地糾結在一團連自己都看不清楚的人生煩惱裡。
見書名為”被討厭的勇氣”,請先不要往後退三尺,然後充滿困惑心想,怎麼會有人想教你”被討厭”呢? 一開始在書店裡看到這個書名我的反應也是一副困惑,在書架前詫異地看著封面,發現它居然躺在暢銷書的前位。
很高興我好奇地拿起了這本書忍不住翻閱,它為我解答了許多關於人生的困惑與難題。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人討厭” ,在封面一句話道破書本裡要告訴讀者的重要精隨,本書的作者是兩位日本籍的哲學家岸見一郎與自由撰稿人古賀史健,以心理學阿德勒的學說為主軸,來說明人與世界的關係。說到這裡,別擔心,你不必是心理學的愛好者,或者阿德勒的追隨者才能讀懂這本書,只要對人生感到一些些的不自在、困擾,以及多多少少的人際關係煩惱,就可以從這本書裡獲得解答跟啟發。以下分為內容摘要、閱讀心得兩部份與讀者分享
內容摘要 : 一部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
內容為”主張世界單純無比、每個人都可獲得幸福的哲學家“和”憤世嫉俗、充滿強烈自卑感的年輕人“兩者之間的對話錄為主軸,年輕人為探究人生的幸福的秘密來到哲學家的屋內進行辯論與談話。
章節分為”五個夜” (以下內容摘取自被討厭的勇氣書本內容):
第一夜。否定心理創傷
人們會難以前進或改變往往受制於過去的生活經驗與挫折,那些記憶會不自覺重複,讓我們困在同一個地方而難以往前,然而這些心理創傷是真實的,但我們可以”走過它”,也許一開始要直接否定是很困難的,但想不想永遠地懷抱這些過往而停滯也是自己所選擇的。
人們可以說,因為”我很害怕…所以不能…”,”因為我無法接受…,所以只能…”,這些話語都是在告訴自己”原因”,然而那都是告訴自己無法改變的過去經驗,我們可以把”原因”改成”目的”,”因為我想…,所以可以…”,”因為我希望…,也許能夠…”。
不論過去的人生發生過甚麼事情,那跟自己將來打算怎麼過日子一點也沒有影響,你的人生都是”在當下”發生的。
人的所有不幸,都是自己選的;所以也有重新選擇的可能。人出生在一個國家、生長背景、家庭、性別無法改變,這些因素無法改變,但也不能完全塑造一個人的全部人生,個人的活型態與價值想法都取自於自己,問題是人往往缺乏”捨棄現在”的勇氣,因為維持現狀比較能夠預測也不會感到陌生,即使有點困擾但還算能夠忍受,因此人一直活在”如果…就可以…”的假設中,而無法改變。
第二夜。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人為什麼會討厭自己? 覺得自己工作能力不夠、哀怨自己沒有很好的學經歷、替自己沒有廣泛的人際關係感到扼腕、討厭自己不如別人幽默風趣等等。人在討厭自己的同時,就是在逃避個人的課題,因為逃避所以永遠不需要面對事實,也就不需要改變自己。
人因各種原因感到自卑,像是身材不夠好、溝通能力不如其他人優秀、薪水賺得不如同儕多、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或伴侶關係等等,而這些自卑源自於個人對自己的主觀解釋,像是一種個人認定的感覺與價值,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自卑可以是成長的催化劑,不需要是感嘆的藉口。
在社會中常見的三種人際關係任務:工作任務、交友任務、愛的任務。
1. 工作是人際關係中最制式的、難度最低的。擁有共同目標、一起互相合作,追求成果,關係僅限工作,結束工作後變回社會中的”陌生人”。
2. 朋友的關係,像是學校、工作場合、特殊因緣際會下,從原本不認識的陌生人因志趣相投進而發展為朋友。朋友多好嗎? 有人會不需要朋友嗎? 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設想,看重的是廣度還是深度。
3. 戀愛、家庭、親子關係,最艱難的愛的關係。從伴侶到相愛,組成家庭與結婚生子,因為愛而有了更深層的關係,但也因愛而束縛,於是愛得很辛苦、艱難,到頭來懷疑”愛是甚麼”? 當與他/她在一起時可以盡情地展現自己時便能感受到愛,是一種平穩、極度自然的狀態。
在與社會中廣泛的人際關係,培養”我是有能力的”、”人人都是我的夥伴非敵人”的心理層面,從與他人競爭的比賽中脫身,穩定地用自己的步伐往前走,建立更自在、健康的人際關係。
第三夜。割捨別人的課題
人之所以不自由、不快樂,是因為往往陷入追尋他人認同的價值、按照別人期待的模板過生活,然而人類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期望而活,否定尋求別人的認同,重新將人生發球權握在自己手上。
如何能做到割捨、分離課題? 我們無法永遠滿足每個人的期望去做選擇,因此必須嘗試割捨與分離,割捨他人的期望、將自己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脫離,清楚知道他人與我的界線是分明的,以及分離個人與他人課題。
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人際網絡、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負責的,所以必須由自己做選擇,不輕易的讓他人介入自己的課題,也不要隨意介入別人的課題。 小朋友的學習成果必須自己承擔、工作上的職涯規劃與轉換必須自己承受、是否希望結婚生子來度過人生是自己必須思考清楚的。
人們往往希望他人可以改變、職場可以改變、關係可以改變,其實我們真正可以改變的也只有自己,當我們選擇慢慢改變的時候,可能無法知道周圍將會如何轉變、也不知道他人會如何反應,但當你啟動個人的齒輪時,你將能夠把主導權放回自己手上。
不是鼓勵人們要被討厭,是希望在主導自己的選擇與人生時,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和批評,而競競業業、小心翼翼地活在他人的期待裡,就算有人討厭你,那便是你自由的行駛在人生道路上的證據,是你自在生活的重要標記。
第四夜。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人類所有的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反過來說幸福的關鍵也在人際關係,重新正面迎接人生任務,主動往前走不再逃避,參與更大的社會共同體。
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在社會意識,只關心”我”是把自己鎖在咖啡杯裡,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是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來自於學校、朋友、工作場域、家庭、社群、社會、國家、地球、人類、宇宙的一部分。我今天在便利商便買了一瓶水,這個效益會回到店員、商家、物流司機、制水的公司、設計水瓶外觀的人、代理水廣告的廠商,試著自己屬於的社會共同體無限擴大。
在過去輩份關係鮮明的傳統社會裡,常見的關係為縱向關係,例如:老師與學生、主管與員工、父母與小孩、資深同事與新鮮人,而這樣的人際關係裡往往利用責罵、稱讚來對他人形成評價,為了修正他人行為而責罵、為了尋求他人稱讚而行動都是不自由的關係。
試著發展橫向關係,雖然我們不同,可是我們是平等的。嘗試以鼓勵、感謝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貢獻和努力,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存在,不輕易對他人作好與壞的評價。
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不以”行為“去做價值的評斷,以”存在的本身“去看待。嬰兒沒有行為能力不代表沒有價值,年輕人待業不表示對社會沒有幫助,年邁生病的老人也因存在而成為家人的心理支柱。存在的本身就具有意義,對他人有幫助。
第五夜。認真的活在當下
不以”需要肯定自己”為目標,嘗試去”接納自我”。過度的關注自己的一切會導致過多的自我意識牽制自我,試著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己,而盡最大努力往理想前進,但不用欺騙自己。
以平靜的心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以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並且清楚的分辨兩者個差異。
將人生視為一次登山攻頂的活動,若把登頂看做終極目標,那麼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人生的半路上,而真正的人生只有在攻頂後才開始,假如一直無法攻頂,就只能過著虛假的日子。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不是一條連續的線,是一連串的點,舞動每一刻的剎那,將點串連成一條線。
過去發生了甚麼跟當下一點關係都沒有,未來將會如何也不是當下要考慮的事情。我們其實都只活在當下,可以抓住的也只有當下,此時此刻是充實的那就已經足夠,為此時此刻點上最亮的聚光燈,看不見過去、也看不到未來,過著實現式的人生。
你我皆出生來到世界上,經歷過苦難與煎熬,最終都會死亡,那這一切人生又是為了甚麼? 普遍來說,人生沒有意義,也不存在可以討論的意義。遭遇鉅變時,人遇天災地禍時,不斷回想著: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而無動於衷,就是肯定了這樣的悲劇會造就人生。從今後想想,現在可以做甚麼? 在人生徬徨的路上,透過引路之星”貢獻他人”,不管做甚麼都可以。
跨出第一步的勇氣,誠實的接受自己,此時此刻就躍上人生幸福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