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身為領月薪的上班族,每到了月初,像個嗷嗷待哺的小鳥兒,蹲在薪資帳戶前,等候那養活我的唯一糧倉入帳,每個月的疲勞,就在發薪水時被填補完畢,接著明天,繼續為下一個月的薪資辛苦奮鬥。
想到這裡,心裡不禁打了一個又一個寒顫,當下如此多元的社會和網路蓬勃發展的時代,我收入結構竟然如此單一,所謂的第二份收入,或是非月薪制收入,真的離我如此遙遠嗎?
這些讓我聯想到,經常去光顧的便利商店、小吃攤、超市、網路商城及月租費等,和一些小到不起眼的支出,那些錢是如何給出去的? 金錢又是如何在市場上流通的? 社會上的人們收入結構是如何組合的? 愚鈍如我,忽然從一個眼裡只有月薪的上班族,看見各種多元收入方式的驚嘆者,那感覺就像是自行掀開眼罩般地神奇。
我們的生活與所有消費行為環環相扣,不只是眼睛看得到的,眼睛看不到的交易和消費也都無時無刻進行著。因此,我不能只留在上班領薪水的層面上,還有很多的需求和問題存在於社會上,藏在各行各業的工作者裡悄悄地被包辦,既然好不容易從「一位只領月薪的人」清醒過來,就趕緊想想辦法呀!
解決收入問題時,我便把歪腦筋打到這兒:
上班族月薪➔各式各樣的打工、外包、接案工作、臨時機會、創作等。
這些工作另有一個名詞「零工經濟」,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將一些不屬於正職工作範圍內的臨時任務,交給零工工作者處理,例如:季節性的產品和服務、臨時的需求、短期展覽和疫情需求等,公司藉由「游牧式的工作者」協助,零工工作者也不需要一天到晚待在辦公室裡等候工作或差事送過來,只需在「需要時再工作」。
由於我沒有更大的雄心豹子膽去創業,於是擅自改掉那本書的名稱-《一週工作20小時》,暫時訂定為每月基本收入。
To be continued…
關於《我的離職病》
長篇散文集
✍️《我的離職病》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自2025/4/7 起,固定於每周一、三、五晚上21:00持續更新文章。
🙋♀️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歡迎按讚、留言、分享社群、訂閱部落格,收取最新文章通知,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