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遊學日記》-在情緒的邊緣

grayscale photography of person on beach
圖片來源:unsplash

(以下內容多包含情緒性內文,請自行斟酌閱讀)

老實說,這段看似精彩的遊學歷程並不是從頭到尾都很順利,到尾聲的一兩個月時,我甚至很想提早回台灣,情緒非常憂鬱,也常常想翹課,無心在專注在英語學習上,很沮喪地問自己 : 我到底來這裡幹嘛? 自找罪受嗎? 幹嘛不在台灣好好地工作就好,把自己工作辛苦存到的積蓄花在短期的遊學,跑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每天跟一群自己也不怎麼喜歡的人相處,搞不懂我到底在做甚麼 ?

剛開始的熱情跟興奮感似乎已經枯竭,一度想繼續在馬爾他生活下去的力氣也沒有。

雖然我遇到一些很好的室友、很友善的同學,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並不怎麼喜歡社交,或是參與寄宿家庭內的話題,也很常自己出門一整天到處走走,雖然看起來很獨立堅強,但是其實我內心卻是非常無助孤單

以下是我在馬爾他當時記錄下來的一些心情日記


2017/8/12

三個月過去了,這段期間自己度過了一些很不舒適的時刻,當獨自在國外時,我得自己做任何事情,而且相較於在自己的國家做一樣的事情,我感到更加孤單,沒有人可以依靠,就像是必須隨時把自己的腰桿挺直,因為你往後倒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接住你

雖然,這也是很好的機會訓練自己的獨立性。


2017/10/11

昨天是我在馬爾他最糟糕的一天,真的很難再控制自己情緒了,晚上花了五個小時跟家人通網路電話,我在人際關係上真的有很大的困難,這件事情總是讓我感到焦慮、不舒適,可是我並不想要花那麼多時間難過,我真的很想要做一點改變,讓自己稍微進步一點。


2017/10/31

我很討厭現在自己這個樣子,記得當初五月時還在等待出發到馬爾他時,將要去體驗一個全新的歐洲英語學習生活,好像會改變我的平凡生活。

的確,這段時間真的帶來給我很多衝擊跟無法忘懷的感覺。一開始我必須習慣自己單獨面對相當多的事物,這裡不是台灣,所以真的無法依靠任何人,雖然我可以向人詢問意見,但是別人期待的是我自己獨力解決困難。

後來,我都自己做任何的事情,大部分時間都自己出門,然後我似乎漸漸地變成一個冷淡的人,在跟別人講話時,感覺不到任何情感流動,也無法將每個人視為有獨立情感和思想的個體,只是冷漠地去跟他們對話,我根本不想在乎跟理解他們。

透過與人連結,某些時刻會被別人想到,藉由這樣人才會感覺真的活著,而我現在一點也沒有辦法,曾經聽說過一句話:”有些人只是存在,並沒有真正活著。”這句語錄真的是我的心聲,我是總感到全世界只剩下我自己,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待在這裡,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無意義的度過無法逆轉的時間。

我真的很不快樂,身處在那些充滿快樂、活力的人群裡而無法被理解時,你會感到更加孤獨,在我自以為已經可以自在的面對孤獨之際,卻是,我的心智還是被孤單無助感給一點一滴侵蝕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在別人面前我要假裝我每天都過得很好,每次說我今天很好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已經戴了一個無法輕易取下的完美面具,就像一個十分入戲的演員,已經喊卡了,笑著卻眼淚直流,執著著把戲演好演滿。

雖然我知道有些朋友真的很誠摯地在乎我,可是有些心情對他們來說太過沉重,實在難以開口,或者就算了,因為我根本也不想要跟別人解釋太多。


woman leaning against a wall in dim hallway
圖片來源:unsplash

回到台灣後,仔細回想,明顯的症狀跟情緒應該是在九月慢慢累積起來的,除了在生活上與寄宿家庭有些爭執以外,外加上熟悉的的室友跟同學要離開馬爾他,太多離別與感傷的時刻,以及進階課程讓英語學習壓力變大,最後就是想到回台灣的現實層面,漸漸掉入憂鬱的漩渦裡。

當時我厭惡自己的樣子,也責怪自己的軟弱,可是面對充滿色彩的外界,我是怎麼樣也提不起勁進去融入,寧願沉浸在和我一樣黑暗的憂鬱裡,遠遠看著那些與我無關的美好事物,這齣戲再也演不下去,放下好多好多的假象,為自己照一個最赤裸的鏡子,在反覆咀嚼情緒的同時,我看到好多道自己親手劃下的傷痕

以下抒寫當時五個主要憂鬱的因素(內容為個人感受請自行斟酌閱讀)

1.懼怕人群和建立人際關係

person stretching their hands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不善建立關係、結交新朋友的內向者,剛到陌生環境時會非常焦慮,擔心我給別人的印象跟感受是否良好,讓我在外在表現跟內在所想的並不協調

舉例來說,一開始我會假裝熱情地與外國同學問好,事實上根本很慢熟,或者聽到談話到後面有點興致缺缺,我總是在偽裝自己本來的樣子,或者假裝讚同別人的想法或是配合他人,因為想要融入人群,實際上我的想法根本別人不同。

在那種社交頻繁的場所我的人際焦慮恐慌感會更加明顯,譬如PARTY、團體活動、遊戲、大型聚餐等等,當大家在開心的時候,我總是會靈魂出竅的不知如何是好,該說甚麼、眼神該看哪裡都無所適從


這樣的裡外違合和容易對人群感到焦慮的個性,使我後來幾乎沒有甚麼邀約跟朋友。有一次我單獨到市區逛食物節慶,不巧遇到其他認識的一群同學,她們先是問說”你怎麼自己來這裡?”,用熱切地口吻邀請我和她們一起逛攤子,當時她們那種看到我自己單獨一人的眼神,讓我一時無地自處,自尊心作祟著,其實是我自己無法面對看起來沒有同伴的樣子

後來我開始逃避人群,把自己關在宿舍裡,除了學校跟超市也不太出門,只為了躲避人群的喧囂,利用多種個人的靜態娛樂,來彌補人際疏離上的空白,卻是越是填補越是寂寞,到後來我的世界實在是太安靜了,好像也沒有人會在意我的落寞傷感。

我安靜的在自己的世界等待,卻渾然不知已經千瘡百孔,我向距離六個小時時差的台灣求助,實際上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於是憂鬱的影子找上了我,一直在我張開眼的那些時間伴隨著,即使闔眼休息前也不停叨擾我

長期沒有社交支持是很痛苦的,因為無法有任何的情感抒發跟流動,那種日子也特別漫長,就好像獨自活在一個空蕩蕩的宇宙裡,特別黑暗也不見底,生命流逝在歲月裡,也不會有任何人知曉。當我耗費身上微弱的力氣小聲呼救時,似乎在別人聽起來也不是這麼嚴重,然後就這樣在憂鬱中載浮載沉了一個多月

記得有一段時間,早上醒來時常常覺得不想面對一整天的事情,心裡期望可不可以繼續賴在床上哪裡也不去,或者能不能快轉到晚上就好,我每天醒來心神都好疲累,無時無刻都好想把時間快轉到回台灣的那一天。

這段社交困境一直是我最大的障礙,當時基本上我在馬爾他是沒有可以完全依賴與固定聯繫的關係,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要過,很多的朋友關係都僅僅是短暫的。我後來深深的體悟到,交朋友對我來說如此困難,是源自於我對於人很難產生信任、依賴感,以及在人群中往往無法做為真正的自己,對此感到窒息,而產生社交困難。


2.慣性的壓抑情緒

woman holding her face in dark room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理想主義的想法裡,使我過去認為成人情緒都是可以管控的,覺得大人基本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怒火波及他人、或者讓情緒崩潰等等,也因為對自己這樣的要求下,即使情緒滿溢高壓中,也不會讓它釋放,只是告訴自己耐住性子,或者轉移注意力。

因此自己很少能有情緒發洩的時刻,雖然看起來都很平穩,很少生氣、很少難過、很少不悅,但也讓我淪為情緒的隱忍者

於是我在馬爾他遇到沮喪、難過或者生氣的事情時,我都無法輕易地告訴別人,或者讓自己宣洩,於是慢慢地累積的負能量越來越多,自己還來不及消化,一些偶發的事件又繼續增加情緒負荷,到後來精神已經疲乏,再也沒有彈性空間,甚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致

除了無法生氣、無法難過,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心了,本來是想管控自己的情緒不外溢,實際上沒有適度的宣洩,把所有情緒出口堵住了。沒有好好處裡的情緒,不知道該何去何從,自己感覺到不被關心呵護,因此產生報復性的代償,陷入無止盡的情緒疲乏中


3.語言學習瓶頸

white metal gate
圖片來源:unsplash

這點也是後期遇到的問題,在中高階時進步速度很慢,尤其在口說部分,來自歐洲的同學在小組討論時對談如流,想法跟英文口說調理可以同時跟上節奏,自己卻還糾結在必須先形成想法,然後才能用英語表達的順序,那種程度落後的挫折感,讓我在課堂討論中很難暢快地與同學分享

遇到學習瓶頸,當時有點喪失信心跟情緒沮喪,於是閱讀理解速度也降低,時常會跟不上老師與同學的速度,自己必須在課後再次複習課文才能理解全文。

常常在中高階班懷疑自己的程度是否真的有提升,還是在班上的吊尾,也擔心同學質疑我的英文程度,於是這樣的挫折感讓我有時候會很想翹課或者逃避語言學習,不想再讓外界的眼光審視我的英文能力


4.自我批評

woman leaning on bed
圖片來源:unsplash

不管是面對人際壓力或是語言學習瓶頸,我都會很容易地去責備自己的不是。例如人際方面我就會覺得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常常覺得自己為什麼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外向跟健談,讓別人以為我很冷漠或太過安靜的誤解。雖然我不停地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但是卻是越來越無力,因為我真的不是那樣的人。

學習瓶頸是受到人際關係的影響產生的,因為我常常停留在對於人際關係經營的挫折感,所以波及到學習動力跟心情,讓學習速度緩慢,我也會因此責怪自己的不是,然後怨嘆自己來這裡浪費時間、浪費錢

似乎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問題或是挫折時,都會先責怪自己的能力不佳,或者準備不足,或是性格的缺失,而陷入一連串自責的循環

苛待自己反而是我最擅長對待自己的方式,以為善待自己,甚至稱讚自己是種多餘。


5.對未來茫然以及無助感

person standing in front of trees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時我是抱著轉職的心態踏上這趟語言學習旅程,幻想著學習之旅結束後可以為自己添加更多能力和競爭力,因此到學習到尾聲時,我焦慮地檢視當時的語言狀態是否良好,也很想知道這樣以後我是不是能有新的工作機會,然而我只是一直在想像。

但是回到台灣後尋人力銀行的機會,卻在茫茫的工作職位中一直找不到能夠真正符合期待內容,也一直聽到”考慮到國外當護士”這種意見,雖然我想是實際上是可行的,但卻不是心裡最想聽到的答案

有人聽我的煩惱,直接問我說:那你到底想做什麼工作? 其實,經過這段漫長的學習和探索以後,我還是沒有答案,或是說這次體驗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實際上對我的工作生涯並不會有最直接的幫助,繞了一圈後,我又回到了原點,先回到了工作岡位。


我曾經懷疑過,自己去這趟馬爾他的初衷跟到底值不值得,也因過多的期待跟現實無法相符時感到低落,返回熟悉的鄉土後,在台灣日常和工作生活中慢慢調整自己失去平衡的心情。(花了很長的時間)

遊學,對我來說像是一場炫麗的煙火秀,在煙火即將結束時我還沒準備好迎接它的結束,花火消散後的寥落沉寂更是安靜得讓人難以適應,我是更加的茫然,更加的對未來感到未知

也許許多人認為,人生就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順著群體走就對了,不會吃虧就好,而我始終對人生所有應該要做的事情感到困惑,帶著這種忐忑和猶豫的心情,小心翼翼的繼續譜畫著無法逆轉的人生。

在一段時間的沉澱和心理調適後,我不再執著於追求人生的方向和目標,只是平穩地走著每一天,希望讓生命自由發揮,在生活條件無虞的狀態下,繼續的摸索下去。


clear glass bottle with brown liquid
圖片來源:unsplash

致謝

非常感謝願意看完到結尾的讀者。其實,我很猶豫到底要不要把這些寫下來分享,我一邊擔心對閱讀者一種負面的情緒影響,一邊思量著這種私人情緒和抑鬱感受適不適合開誠布公,或者說也挑戰我自己的隱私界線

這種心情,絕對不是一個值得大聲炫耀的事情,也是很主觀感受的,但是是一個很真實的遊學心境,以及很認真的對自己抑鬱情緒的反思和內心觀察。其實我過去根本不知道,我一直是這樣苛待自己的,只是當時的嚴重的憂鬱和在異鄉長時間的獨處,讓我再也藏不住自己的最脆弱的一面。

現在我很高興,因為這篇文章的抒寫是一個對自己誠實的方式,當我開始對自己坦承,就感到踏實無比,因為我不再需要一個不屬於自己的面具,因為我也學會接受了那個會抑鬱又內向的自己,那都是”我”。

最後,鼓勵各位有情緒困擾時,除了認真哭一哭,也願意好好的告訴身邊的人、尋求專業諮商協助,或是找到適當的情緒出口。除了好好對待自己的各種情緒以外,也能夠誠實的完全接受自己的各種樣貌,然後用心愛護、接住自己,讓自己成為最自己最誠摯的夥伴,共勉之。


讀者可以依照自己想了解的內容從這裡直接點擊連結喔

主題相關文章
馬爾他生活與景點旅遊馬爾他日記-關於當地食衣住行
馬爾他日記-觀光景點遊歷
英語語言學習、遊學生活馬爾他日記-語言學校課堂體驗
馬爾他日記-全英語環境的陣痛與適應
遊學的心情分享 馬爾他日記-世界是一個探索不完的大型球體
馬爾他日記-煎熬的異鄉感
馬爾他日記-在情緒的邊緣
關於遊學收穫、疑問馬爾他日記-遊學,真的有意義嗎(上)
馬爾他日記-遊學,真的有意義嗎?(下)
馬爾他日記-統整Q&A篇
table of overview maltadiary

This Post Has 6 Comments

  1. 伊芙琳

    期待的幻滅就是成長的開始,我覺得人來世界上,就是來修破除幻想的,你以為去遊學就能改變你的人生方向,實際上收穫卻不在外在,這也是非意料中事吧。你很勇敢,充滿勇氣,這就是你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很高興最後看見你接受了自己 ^^

    1. Elaine伊蓮

      就像是,永遠不知道人生要教我們甚麼,抱著旅人的心態到人生走一遭,最後得到的都是多的,反而不是內心索求的

  2. 雲淡風輕

    謝謝你的真實分享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情緒起伏 對我很有幫助

    1. Elaine伊蓮

      謝謝~誠實自我面對雖然很困難,但也是認識自己的開始=))

  3. 真的非常感謝你的分享,我不是社恐,但跟你以下形容一模一樣~:一開始我會假裝熱情地與外國同學問好,事實上……聽到談話到後面有點興致缺缺,我總是在偽裝自己本來的樣子,或者假裝讚同別人的想法或是配合他人,因為想要融入人群,實際上我的想法根本別人不同。
    所以我不管在台灣和去國外生活,也很常一個人。
    我的理解,我就是個外星人假裝地球人而已。
    孤獨沒有關係,不影響我欣賞自己。加油!

    1. Elaine伊蓮

      謝謝回饋,感覺你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應對模式了,慢慢練習調整就好,有時候若想一個人的時候我也會離開群體。

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