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獨處練習》後,我偶爾還是會思考到與這件事情相關的東西,在書寫的期間,為了蒐集更多他人的資訊和經驗,我自己也剛好蒐集一些內容,這些資料又讓我忽然靈感再迸發一次,也分享給大家一些關於的獨處趣事。
前面的獨處文章和書籍本身,或許對於某些人來說,閱讀起來很沉重、很有壓迫感、充滿文字式的道理和教條,但是就如同「吃乏味的健康食物」一樣,我們也可以發明一些方法,讓這件事情變得好玩又有趣,這篇獨處記趣,希望不會讓你太失望。
內容目錄
發明一座獨處公園? 讓你放心地好好獨處
有時候我都在想,為何需要獨處的人,總覺得我們需要找一個地方躲起來、把自己關起來呢? 重點是,這件事情並沒有甚麼好躲藏的呀,但為了避免外界干擾,或是身邊的人忽然問你一句:「欸,你中午要吃甚麼?」,總不能在身上掛一個『禁止打擾的告示牌』告訴別人現在不要吵我吧? (老實說我滿想的)。
還有,人們對於自己「想要獨處的需求」時常羞於開口,因為這代表了我們想要遠離人群、主動的社交區隔, 試問,當你終於鼓起勇氣跟眼前的那個人說:「我想要自己一人」時,誰不會覺得自己好像伸手推了對方一把,像是在告訴對方:「你離我遠一點。」,這些社交互動上造成的獨處誤會,都使得「一人時光」充滿著人際關係罪惡感和互斥性,但獨處的本意並不是這樣的。
假如這件事跟我們去河濱運動、散步、圖書館,甚至像是去逛市場一樣自然的話,那麼人們對於「獨處營造」是不是就不會如此感冒、排斥了呢?
一個地點和代表性建築物,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可以立刻讓人沉浸在那樣的氛圍下,自然而然去做那樣的事情,就像我們去美術館看藝術品、運動中心運動、去辦公室工作、去書店看書、去咖啡廳喝咖啡一樣自然,那麼「獨處」是不是也可以有個甚麼專門的獨處中心、獨處園區、獨處戶外公園等,一個特殊地點的存在,讓每個人可以放心在這裡好好進行這件事情呢? (就像失戀博物館的道理一樣啊!)
我一面天馬行空妄想著,腦袋中就蹦出了一個新的地點,叫做『獨處公園』。
(哇,這個真是太棒了!)
容我描述一下腦海中的獨處公園的模樣:
首先,這個公園是專屬於「一人」的專用, 這裡是專門給「想要獨處的人」來靜心的地方,當你來到這裡時,你不必在意任何人,也不必擔心任何事情,也不需要擔心被別人打擾,因為這裡就是專門用來讓人獨處的,園區使用規則如下:
1.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和肢體觸碰,包含說話、講手機、比手畫腳等。
2.禁止一人以上團體共同進入,除非能願意各自分開,互不干擾。
(歡迎情侶、家庭、親子、夫妻、好朋友們一起來練習獨處)
3.可以的話,最好把個人通訊產品像手機或電腦留在公園外。
(附設一個物品放置櫃區,方便你在進入獨處公園時,把你的個人貴重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4.請保持安靜,禁止刻意發出噪音影響他人。
5.禁止作出引起人注意的動作和行為,以免驚擾他人。
獨處公園設計概念:
專門為「一人專心獨處」設計的公園,所有的座椅和區域和劃分都是一人座椅、一人區域、一人設施,每個人至少間隔距離2.5公尺,給你足夠大的空間獨處,不必擔心被觸碰、被細碎的聲音、被他人動作影響。
獨處公園內可以做的事情:
放空、發呆、閱讀、閉著眼睛打坐、欣賞自然花草樹木、仰望天空、曬日光浴、沉思、哭泣、躺平、擺臭臉、釋放壓力或情緒、瑜珈墊練習、創作、聽音樂、進行工作...等,任何一人進行的安靜的活動都可以。
由於在你旁邊的人也「正在忙著獨處」,藉由環境氛圍的塑造,幫助不會獨處的人,融入一種共同的情境中,讓他可以對陌生的獨處感到自在又安心,或者說,當你看到別人如此自在的獨處,自己也會想要專注的獨處、安靜的自我享受,由整體環境、想要專注在獨處的人,共同營造出一個適合「一人的集體感」。
當大家都發現一人獨處如此美好時,也許未來就不需要獨處公園刻意存在了,獨處公園象徵的是一種儀式、精神、態度,就像迪士尼遊樂園一樣,是一種快樂的象徵。
喜歡獨處的國家
你知道嗎? 世界上有熱衷於獨處的國家,在社會上不會被認為特立獨行、孤僻一人,對於「自己一個人的狀態」完全不會排斥,也不是個詬病,是一個很正常人的需求,像是北歐國家瑞典、芬蘭,亞洲的日本等。
在瑞典,單身與獨居的比例都很高,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和距離很大,更是一種對每個人的尊重跟默契,瑞典人甚至在每天早上出門時,都會刻意避開鄰居,除非有必要,不然也不要隨便開口、打擾正在獨處、獨居的人。
他們會這麼做,是出於自願性的孤獨,不是出於「沒人願意理他們」、「不喜歡社交人群」這種被動的獨處,而是完全自己想要打造自我的獨處的空間,也很需要個人的時間,因此獨居是一種社會常態,不是人際關係上的一人病態,在瑞典,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口是自願獨居的,他們也寧願獨居一室,從家具室內佈置大公司IKEA的現形,就可以知道瑞典人多麼喜歡宅在家,重視一人家裡的布置和美感。
普遍的瑞典社會氛圍下,一個人需要獨處,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他們也覺得這樣做很舒服、很自然,也是一種成熟獨立的能力。
一個人,寧靜而豐富。
同樣的以日本人來說,商業環境上出現的:一人拉麵、一人壽司、一人旅店、一人KTV、一人獨居、一人電影院,這也展現了日本人對於獨處的需求。連我自己在台灣去吃日本拉麵的時候,坐在單人的吧檯位子上,服務人員是絕對不會隨意打擾正在用餐的客人的,他們極度重視關於單人用餐的細節,和尊重想要獨食的客人。
一個人很好,兩個人也會很好,三個人或更多人就會更好。
《獨處練習》寫作的地方
如果沒有很好的獨處空間,我也很難專注地把這些內容寫出來,產出 《獨處練習》 的地方,便是我最喜歡、也最方便營造獨處氛圍的地方,彷彿一走進去,就是完全為我打造的獨處寫作環境-圖書館。
其實,在寫作時,我非常容易受到聲音、細微周圍事務的干擾,因此我相當嚮往那種完全無人、無聲音的空間,在家裡雖然有自己的房間,但是那個地方種事讓我昏昏欲睡,想要走出房間拿點東西吃,還有鄰近區域蓋房屋的施工聲,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專注書寫內容的精神品質,所以我經常會到圖書館裡專注的寫內容,不管怎樣,腳踏進圖書館內,時常讓我能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專注程度更好。
一張舒服的桌子,電腦插座的地方,好好接上電源線,一杯白開水,一段又一段與文字的遊戲時間,偶爾伴隨著卡關、腦袋已經想好了但是又忽然想不到要如何用文字表達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的,不管是寫到很愉快流暢,寫到充滿挫折和作文壓力,寫到自己都覺得很感動,甚至是勾起一些特殊的個人時光,其實,這段寫書的期間,我又替自己製造了一次特別的獨處回憶,讓人回味無窮。
這些我與文字的旅程,還能出版成冊為書籍,讓我能陪伴其他人踏上一場獨處之旅,這不是超棒的嗎?
不管是寫作和書籍本身,我都懷抱十分感激,藉此,獨處又能靠近人類一小步的距離,讓人們願意回到自己身上,找到在自己心裡的神祕家園。
各種討論獨處的素材和媒體
這裡提供一些網路上各種討論獨處、孤獨的節目和有趣的內容。
其實獨處原本是一件很健康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將它與孤獨畫上等號,因此讓人感到畏懼,拿一句書中我寫道的一句話:「人如果始終找不到獨處的方式,可能這一生都會忙著對抗自己。」,想起來這件事情會有多可怕,試問,你怎麼會一輩子不跟住在你身體裡的自己相處呢?
我並不是要恐嚇你,也不是要強迫你這樣做,而是希望原本不願意、也不喜歡獨處的你,可以敞開心房,給自己一次機會,利用獨處的時間,接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進行獨處的練習,慢慢去習慣他,你可能會發現,獨處並不如想像中令人畏懼,也不是讓人真的那麼寂寞,事實上,獨處有多好,是一個多麼正常的自我需求,讓大家來一起來告訴你吧!
獨處,讓你找到一條通往只屬於自己快樂的路徑,利用這段時間,珍視這輩子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就是你。
媒介 | 內容標題 |
---|---|
廣播節目 | 瑞典劉先生-Ep.13 全球最孤獨的國家:一起獨好獨滿 |
書籍 | 《湖濱散記》 |
音樂 | 《獻給正在獨處的你》-輕鬆的獨處時光英文歌單 |
電影 |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電影預告片 |
影片 | 蔣勳老師談「學會孤獨,和自己在一起」 |
寫下你的獨處故事與讀後心得
五篇有關《獨處練習》書籍文章的分享,到這裡已經告一個段落了,不管是你閱讀了這些文章、看完任何與獨處相關的書籍、素材以後,你有沒有聯想到、和嘗試過一些細膩的獨處時光呢? 有沒有任何自己的讀後心得呢? 非常歡迎讀者們分享心得、自行記錄下自己的獨處小故事,你也可以在聯絡我們、臉書專頁、下方留言區告訴我們,歡迎你自由分享、交流、告訴我們你的獨處記趣 。
到後來你可能會發現,獨處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他人。
祝福你,獨處愉快,Enjoy being with yourself。
我只要發現同事在滑手機,或者對方回應的方式是句點時,我就會讓對方獨處,不再打擾。而我自己以前跟人同住時,需要獨處時除了回自己房間以外,我還會帶上氣密型耳塞,甚至是關掉電燈,讓自己一個人在黑暗的寂靜中獨處。
而每次都在獨處過後,獲得某件事的領悟或者沉澱過後,釐清了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再出發,所以獨處是生活中的必要,因為人受外在環境影響,思緒與情緒不斷變化,就像海浪一樣不斷翻騰,唯有透過獨處才能讓自己恢復像平靜的湖面,才能看到真正的心之所向 😄
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平靜的湖泊,要先透過獨處去體會到何謂一人的平靜,並對此持續修練,此後,即便在劇烈的外界影響中,也不須迴避他人,你仍然可以成為一個泰若自然的人,這是也我在內觀十日中體會到的事。